阅读本文时,建议您点开音乐,边听边看感受更佳!
马奈作品《奥林匹亚》
2016 年 1 月 16 日,31 岁卢森堡女艺术家Déborah de Robertis突然在巴黎奥赛博物馆馆内的马奈名作《奥林匹亚》作前脱光衣服躺下,被警方以“暴露罪”拘留。女艺术家显然是在搞行为艺术,因为背后画作中有一名躺着的裸女。这已经不是Déborahde Robertis第一次在奥赛博物馆“搞创作”,2014 年 5 月 29 日,她曾在库尔贝的名画《世界的起源》前暴露私处被捕。
卢森堡女艺术家Déborah de Robertis在《世界的起源》前张开双腿
那么,背后的这幅画到底有什么来头呢?他的创作者又是谁呢?
《世界的起源》,这幅惊世骇俗之作,画中一位仰躺的裸女,大腿分开,头与脚都没有画出来。画家是用写实的手法,以严肃、崇敬和庄重的态度去画女性生殖器的,没有丝毫的轻浮和亵渎。这幅杰作的作者是法国 19 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古斯塔夫·库尔贝。
世界的起源
库尔贝画女性生殖器是一个革命举动。因为那时候绝大多数人认为世界之源来自上帝,而库尔贝偏偏说世界之源来自人类,来自女性,而且来自女性生殖器!库尔贝用女性生殖器强调世界是人的世界,不是上帝的世界。库尔贝刻意突出和歌颂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
他画女性生殖器也是一种哲学表达。库尔贝是个唯物主义者,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也是物质之一,世界的起源不是什么神奇力量推动的结果,而是物质的生产与运动。人类世界源于女性生殖器,就是物质生产与运动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过程。
杰夫·昆斯(右,美国当代顶级艺术大师)在观看库尔贝展览
库尔贝画女性生殖器是在歌颂伟大的女性。偌大的世界源自女性的一个器官,如此使人们意识到女性的伟大和永恒。这是一幅由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画的、具有革命精神的、表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唯物主义的、歌颂伟大女性的世界名画!
世界的起源
库尔贝的裸体常常使人震惊,它们毫不羞耻地、不以任何神话故事为借口地把裸体置于光天化日之下。然而,运些画在阴部暴露画《世界之源》的对此之下显得微不足道。《世界之源》显然并非出于展览目的而创作,而是个人崇拜的物品。它是世俗和性的圣像,专为收藏家、土耳奇外交官卡理·雷所用。因此,它被裁剪成一个突出局部的画面,未曾以绘画艺术品的形式展出。
库尔贝还有另一件非常“激进”的作品,即完成于 1866 年的《Le Sommeil》,画中两个年轻女子相拥入眠,被解读为描绘的是女性同性之爱,因而迅速被列为禁画,不允许展出。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去到法国,还是可以看到此画,它目前被收藏于巴黎的小皇宫博物馆,是其中一件镇馆之宝。
Le Sommeil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了,库尔贝被称作伟大的艺术家难道就只会画这些“讨巧”的题材吗?
当然不是了,库尔贝绝对是一位严肃而严谨的艺术家,富有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他还曾经带领民众拆毁拿破仑的纪念柱,因此以公共危险罪入狱。
在艺术上,他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大师,如莫奈、雷诺阿等人,他是艺术界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古斯塔夫·库尔贝
19 世纪早期,工业技术的进步巩固了启蒙运动关于科学与进步之间的联系的信念。知识分子和普罗大众越来越坚信“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对经验主义者而言,知识来自观察和直接体验。“实证主义”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奥古斯都·孔德(1798-1857)提出的,他认为科学法则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类活动,通过仔细地记录和分析可观测数据,可以揭示该法则。孔德的追随者们把科学提升为人类大脑的最高成就,并倡导以一种纯体验的方法来探索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在越来越重视科学的大背景下,“现实主义”运动在19世纪中期的法国兴起。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信条一致,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只有当下的世界,即人们看得见的世界是“实际存在的”。因此,现实主义者只专注于当代的人物和事件,不认可那些非当下的历史性主题或不可见的虚构性主题,并认为它们是不真实的。
库尔贝自画像
19 世纪艺术领域的现实主义运动领军人物是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虽然在展览自己的作品时回避了作品的展签,库尔贝却使用了“现实主义”(Realism)一词。现实主义艺术家对周围环境的细心观察和真诚感受,让他们开始关注那些传统上被认为不值得描绘的世俗世界和琐碎主题——无产阶级的工人和农民,以及类似的“平凡”主题。另外,现实主义艺术家大量描绘这些题材,就像绘制那些重大历史题材、神话和宗教题材的作品一样,满怀着热情和崇敬。他们努力尝试在当代的平凡主题与“高雅艺术”的传统主题之间建立起等价关系。
1855 年,为沙龙画展(巴黎博览会的一部分)选画的学术评审团拒绝了库尔贝送选的 14 幅作品中的 3 幅,他们认为库尔贝的作品主题和人物太粗俗(过于直白的“社会主义”)且画幅尺寸过大。库尔贝的代表作是描绘矿工的《采石工》和将近 7 米宽、呈现普通人葬礼的《奥尔南的葬礼》。鉴于评审团的裁定,库尔贝撤回了所有的作品,包括那些已经被接受的画作,并在博览会的展厅外面举办了被称为“现实主义展厅”的个展,共展出了 40 幅而非之前提交的 14 幅作品。这一大胆的行为让库尔贝成为首个举行个展的艺术家,他的展厅及其展览声明很快演变成现实主义运动的宣言。尽管库尔贝坚称自己并未建立任何画派,也不属于任何画派,但正如其展厅名字所表明的那样,他承认“现实主义”为其作品的注解。
以下为其展厅的部分说明:
我被冠上了“现实主义”的头衔……但任何称谓都不可能恰如其分地注解一样事物。否则,作品就形同虚设……我研习了古代和现代的艺术作品,尽可能避免任何先入为主的体系和偏见。我既不想模仿前者,也不想效仿后者,更不想“为了艺术而艺术”。绝不!我仅仅想……简而言之,能够把我看到的这个时代的习俗、想法和风貌转换成或创作成一种鲜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
自画像(库尔贝与黑狗)
6 年之后,1861 年的圣诞节,库尔贝给未来的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几天后发表在《星期天邮报》上。在这封公开信里,艺术家回顾了其艺术的本质:
(一位艺术家必须)把个人技巧用于表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想法和事件……绘画艺术应该仅用来呈现艺术家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每个时代都应该由它自己的艺术家来呈现,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我坚信绘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体的艺术形式,且仅仅用于呈现真实存在的事物……一个抽象、不可见和不存在的事物不属于绘画的范畴。
然而,库尔贝最有名的的声明是对学院派绘画的直率评论,该评论精辟概括了现实主义绘画的核心原则:我从没有见过天使,让我看一眼,我就会画出来。
采石工
库尔贝坚持认为日常生活是现代艺术家唯一有效的主题,他的早期作品《采石工》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在该作品中,现实主义艺术家为观众呈现了乡村矿工日常生活的一幕。库尔贝以直白的手法呈现了两个真人大小的男人——一个70岁左右,另一个很年轻,他们正在为铺设乡间道路开凿石头,完全没有英雄主义色彩的动作。就传统而言,这种极其辛苦、收入极低的工作常会落在法国社会最底层成员的头上,正如画面上为了养家糊口的采石工身上破烂的衣衫和工具所证实的那样。通过把青年和老人并置的手法,库尔贝暗指那些出身贫穷的人将终生贫困。艺术家既没有理想化也没有浪漫化这些人的工作,而是直白且准确地描绘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库尔贝采用脏脏的灰褐色进一步传达出该工作的艰辛和乏味,而且,年长者的跪姿也暗示了工作的机械和单调。
采石工
库尔贝对贫苦百姓生活的关注在 19 世纪中期的法国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1849 年,法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他们向刚成立的资产阶级联合政府——第二共和国——发出抗议,要求改善工作环境,并重新分配财产。虽然这场起义在短短三天就被血腥镇压下来,但人们心中的创伤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却永远无法抚平。1848 年的革命使得工人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也将工人推到了文学和艺术舞台的中央。库尔贝于 1849 年创作的这幅《采石工》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众心声。
奥尔南的葬礼
可将手机横过来观看
许多艺术史学家认为《奥尔南的葬礼》是库尔贝的代表作。巨大的画布(约 300 厘米 X 670 厘米)描绘的是在艺术家的家乡——法国东部贝桑松市——附近一处荒凉的山区举行的一个小型葬礼。参加葬礼的都是一些普通民众,就像巴尔扎克(1799-1850)和福楼拜(1821-1880)小说里刻画的那些人物一样。牧师正在宣读《亡者祷文》,出席葬礼的人们聚集在墓穴周围。尽管该作品采用的是传统历史题材的巨大尺幅,但主题的平民化和毫不掩饰的反英雄人物式的构图还是让当时的评论家大跌眼镜。《奥尔南的葬礼》记录的不是一个基督教圣徒或一位勇士的葬礼,它记录的是普通百姓身边反复发生的事,对死亡既没有浪漫化,也没有崇高化。之前从未有人以如此巨大的尺幅画过风俗画。除此之外,库尔贝竟然大胆地把该作品作为历史画提交到 1851 年的沙龙,此画因被鉴定为葬礼画而遭到拒绝。
宽阔的画面上沿着波浪线横向排列了三组人物——右后方是穿着黑色丧服的妇女;接下来是围成半圆、有着同样着装的男士们,包括镇上的公职人员和一条猎犬;左边是各种神职人员。葬礼上的众人平等似乎也触犯了沙龙观众等级森严的社会敏感。这组人墙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阻止了空间的继续深入。每一张人脸都是对照模特写生而成,其中有些模特是库尔贝的父亲、姐妹和朋友。人墙的后方是荒凉的峭壁,头顶是黑压压的乌云,画面前景的正中央是向观众敞开的墓穴洞口。
除了那些自然不做作的人物面孔,库尔贝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明亮的色彩就巧妙地完成了整幅作品。没有英雄史诗,没有崇高庄严,没有戏剧冲突,库尔贝直接呈现给观众的是世俗世界的生与死。1857年,朱尔斯-弗朗索瓦-菲利克斯·哈森·尚弗勒里——首个认可并欣赏库尔贝的艺术评论家——针对该作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它呈现的是一个小镇上的葬礼,也是所有小镇上的葬礼。”与浪漫主义的戏剧化风格不同,现实主义更关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画室
可将手机横过来观看
库尔贝坚持强调客观,强调不含作者自我立场地真实呈现。他的另一件名作《画室》也同样以巨大的尺寸描绘自己的画室:他正在画画,一边是他的模特儿、文艺界的朋友,另一边是街头乞儿、流浪汉、市井小民。好像他希望在他创作的世界,这些不同阶层、不同背景身份的人,都可以一视同仁被忠实地对待。
筛谷的妇女
库尔贝当然也受到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他的《筛谷的妇女》与《采石工》一样,都是以劳动者为对象,虽然也是客观描绘的作品,但在主题的选择上仍然和写实主义倾向于同情工人农民的大方向一致。库尔贝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信徒。他反对君主体制,抨击政府的权力扩张,还曾经带领民众拆毁拿破仑的纪念柱,因此以公共危险罪入狱。
库尔贝在他后期的生涯中,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探讨风景、肖像、静物或人物的主题,以便赶上各种潮流。不过,他那种典型的现实主义魅力经久不衰。他的现实主义,把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与夸张的、富有表现力的绘画手段结合起来,进而在 1860 年代后期,使他的魅力在一组海景中达到了高峰。他的《海浪》,似乎故意选择了一片单调而开阔的海域,以显示他处理这种题材的能力。他把本来是两度的平面组织结构,用突起的油画颜料堆起雕塑式的质地效果,让人们去理解作品的第三度——深度。
现实主义对后来的美术史影响深远,这体现在它还涉及重新审视画家的创作初衷,并摆脱了以建立错觉为首的既定认知。现实主义画家强调,艺术家应通过对色彩和构图的处理来吸引民众关注画面本身。库尔贝在构图和技法上十分简单而直接,这在当时许多传统画家看来简直是无法理喻的粗鲁——他通常会使用调色刀快速地把色块涂抹在画布上,从而形成粗糙的画面肌理。他的这种做法启发了许多曾经为他工作多年的年轻艺术家,以及后来的印象派画家,如莫奈和雷诺阿,但公众却指责他很草率,评论家抨击他粗俗野蛮。
更多库尔贝作品欣赏
吊床
塞纳河畔的年轻女子
美丽的爱尔兰女孩
棚架
朱丽叶肖像
库尔贝与黑狗自画像
含着烟斗的男人
绝望的人
乡下小女孩
埃特莱特的悬崖
埃特莱特的悬崖
孤立的岩石
特鲁维尔的海滩
奇隆城堡
莱芒湖
海边悬崖雪景
早安,库尔贝先生
蒲鲁东与孩子们
恐惧发狂的人
窗边的三个英国女孩
含着烟斗的自画像
擅长马术的女人
保罗·安索肖像
倒影中的吉普赛女郎
穿马德拉斯服的农妇
静物
杰夫·昆斯在观看库尔贝展览
此文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