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诺斯用燧石镰刀割下其父的生殖器,把它扔进翻腾的大海后,这东西在海上漂流了很长一段时间,忽然一簇白色的浪花从这不朽的肉块周围扩展开去,浪花中诞生了一位少女。”(张竹明 蒋平 译)
克洛诺斯是天神宙斯的爸爸,从辈分上说,宙斯多了位姑姑。
阿佛洛狄忒掌管爱与美,外表“庄重可爱”。
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刻画出她理想美的身姿:
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罗马复制品 原作于公元前4世纪
罗马国家博物馆藏
亚历山德罗斯 米洛的维纳斯 公元前130-100年
欧洲人一般是7.5头身,亚洲人大约7头身,而爱与美的女神拥有黄金比例——8头身,经得住任何观看角度的考验。
享乐主义盛行的庞贝,视她为守护神。就是在这艳情之城,《维纳斯的诞生》诞生了:
庞贝人将她描绘成黑发浓颜的那不勒斯美人,据说这个形象来自亚历山大大帝的情人坎帕斯。
最深入人心的维纳斯形象,诞生于15世纪末,出自佛罗伦萨人波提切利之手。
他是制革商的儿子,最初受训成为金匠,16岁学画,22岁入行,终身未婚,也很少离开家乡。
波提切利生活在意大利文化领先欧洲的时代,他的邻居兼赞助人叫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美洲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和当时大多数画家一样,波提切利以宗教画建立声名,维持生计。
但他这人有些“过时”,无视透视法,着迷于哥特式的线条。比他年轻8岁的达·芬奇,笑他“真的不会画风景”。
1480年,波提切利 35岁,进入人生最高产的十年。这期间的少量神话画,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歌与哲学经常表现神话故事。新柏拉图主义尊崇维纳斯,甚至赋予神圣之爱与基督教一样重要的地位。但波提切利之前,西方艺术史上还没有人隆重地画过这题材。
他最早的神话订件,是为19岁的洛伦佐·迪·皮尔弗朗西斯科·德·美第奇新婚而作,用于卡斯特洛别墅的装饰。
波提切利由群戏入手。在春季的田园,墨丘利、美惠三女神、维纳斯、丘比特、花神、少女克洛莉丝与风神聚在一起:
男神女神都来了,意味着这场由长辈安排的政治联姻得到了神的祝福。
波提切利下了大工夫,画出超过500种植物,光花朵就有190多种。
剪影式的风景,虽然达·芬奇看不上,但高反差省却了空间安排的麻烦,又出效果。
第一次画维纳斯,波提切利还没摆脱宗教画的情境,女神的手势如同领报的圣母:
战神马尔斯代表新郎,熟睡,不设防;维纳斯是新娘,清醒,局外观,好像在考虑往后怎么过日子:
当绘画不再是婚庆道具,波提切利去掉维纳斯身上之前的说教感,画出集形式化之大成的杰作:
第一个记录它的人是瓦萨里,1550年,他在卡斯特洛别墅初次看到这幅画。
饱满的造型、飘动的衣褶,以及人物的不稳定感,令人想起威尼斯画派的贝利尼:
波提切利按照当时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来描绘维纳斯,她的脸半明半暗,头发像金子般闪耀,眼睛大得惊人:
现实中没人长成这样,但人们就是爱看这样的人——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是15世纪的超人气二次元偶像。
画中的维纳斯其实身姿很别扭,但不会让人不舒服。配角及周边种种形成合力,让她无辜的眼神有了方向,肉肉的脚站稳了:
“她与古典形象的区别不是生理上的,而是节奏和结构上的,整个身体遵循哥特式曲线。……她的肩膀……像飘动的头发一样,以不间断的运动流垂到手臂上。”
这次她站住了,整个身体比原作中更具体、更合理,但头和脖子照搬原作,孤零零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显得突兀:
华丽的金色画框也非常重要,与头发、衣裙、贝壳、植物,以及天使翅膀上施用的金色颜料形成呼应:
对15世纪的眼睛来说,这样的画是视觉的奇迹,值得散尽千金。
2018年,一个70岁的意大利男人在这幅画前心脏停搏。他不是乌菲齐的第一个司汤达综合征患者。
因为它是想象力的起点,你乐见的所有,他都慷慨给予,且精密控制。描画奢侈,但超脱世俗,让人愿意相信传说中的维纳斯的诞生就是这样。
半个世纪后,佛罗伦萨一个屠夫的儿子布龙齐诺,亦精通画上的幻术,制造出具有另类魅惑力的维纳斯。
女神与丘比特,身体扭动相拥,呈现出矫饰主义典型的蛇形曲线:
布龙齐诺 维纳斯、丘比特、愚蠢和时间 1540-1545
放大细看,维纳斯微微吐舌。虽然人们至今说不清画家到底在隐喻什么,但完全能够感受到他的撩拨:
撩拨的维纳斯,在意大利贵族和法国宫廷中都很受欢迎,后来拿破仑将这幅画从巴黎带到维也纳,英国贵族又将其辗转带回伦敦。
下面是提香的维纳斯,明朗健康,今天看来过于壮实了,但在16世纪,一定是相当吸引人的形象:
鲁本斯的维纳斯一定受到提香影响,所以他的设计就是要和提香相反:
委拉斯凯兹的维纳斯是现实主义的。
这个女人让你相信她是真切存在的一个具体的人,扶镜的丘比特也像是某一个男孩装扮的,观众在真实与想象的切换中会感到恍惚:
1914年,激进女权主义者玛丽·理查森划了这幅画七刀:
她说:“为了抗议政府摧毁女权领袖潘克赫斯特夫人,我要摧毁神话史上最美丽的女人的画像。”
38年后的一次采访中,她又补充道:“我不喜欢男观众整天盯着它发呆的样子。”
17世纪后,西方绘画中再没出现过如此危险的维纳斯。
卡巴内尔是马奈落选那届沙龙展的明星画家,下面的维纳斯,让他出尽风头:
拿破仑三世买下这幅画,画家本人也成为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
19世纪,拉斐尔前派推崇波提切利,模仿他流动的线条与飘逸的形体:
威廉·布雷克·瑞奇曼 维纳斯与安吉斯 1889-1890
他们沉迷于复古,一早被狄更斯批为“扭曲而荒谬”。
此时摄影术已发明,人类的视觉需求已大不同。
就算波提切利再生,维纳斯也不会是过去那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视效,谁知道他会不会为维纳斯的诞生拍一部裸眼3D大电影?
此文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