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时,建议您点开音乐,边听边看感受更佳。本段音乐为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欢迎欣赏。

克里姆特作品《吻》
这幅画展出 112 年来,引起人们的困惑不比《蒙娜丽莎》少。
有人说,这幅画的构图就像一根勃起的 Yin-Jing,
让我们一起来到 19 世纪末的维也纳,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19 世纪下半叶,正值哈布斯堡王朝晚期,维也纳工作岗位少得可怜,难得碰到有用人单位,却又轮不到少数族裔。
来自波希米亚的金雕师恩斯特·克里姆特,与身为音乐剧演员的妻子安娜,在维也纳西南郊区的鲍姆加滕,艰难地抚养着 7 个孩子——好几个都病恹恹的,非病即饿。
1862 年 7 月 14 日出生的古斯塔夫,在 7 个孩子中排行老二。
为了生计,恩斯特和安娜不得不带着孩子们频繁搬家,寻求更便宜的住房。
1874 年,克里姆特的妹妹安娜因长期患病而去世,年仅 5 岁。

不久之后,大姐克拉瓦又陷入了狂热的宗教激情,终于导致精神崩溃。
在这样的环境下,喜欢画画的克里姆特从小便带上了一丝忧郁特质。
两个弟弟恩斯特和乔治也和他一样,表现出明显的艺术天赋。
14 岁时,克里姆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开始在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学习。
当克里姆特在维也纳接受正式训练时,这个城市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1858 年,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下令摧毁包围城市中心的中世纪防御墙的残余部分,留下一个很大的圆形空间,被重新开发成一系列被称为“环街”的宽阔大道。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环街两侧,布满了成排的树木和大型资产阶级公寓,许多公共建筑拔地而起,承载着各种公民和帝国的政府机构,包括剧院、艺术博物馆、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议会大厦。
随着新建成的市政铁路、电动路灯的到来以及城市工程师为了避免洪水而改变多瑙河的路线,在这些领域的现代进步的推动下,维也纳正进入工业、研究和科学的黄金时代。
然而,维也纳的艺术,却像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样,还在打呼噜。
尽管工艺美术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相当传统, 但对提香和鲁本斯的研究还是深深启发了克里姆特。

毕业前不久,20 岁的克里姆特和弟弟恩斯特,以及好友弗兰兹·马奇一起成立了工作室。

1883 年毕业后,他们接到许多室内装潢的案子,并以此为生。




克里姆特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创作的壁画(局部)
很快,他们的工作室就在维也纳文化精英圈子中打响了名声。
1888 年,有人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为城堡戏院画几幅壁画,那家戏院才刚盖好。
克里姆特写上“老城堡戏院大礼堂”,然后在画布上画了大约一百个当代名流的肖像。

克里姆特作品《城堡戏院》
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文化界人士一个个来到他的工作室门口,他们都想透过这位年轻又有才气的艺术家而永垂不朽。
克里姆特因此获得了金十字奖,并获得教皇颁赠的 400 银币作为奖金。
尽管手中已经有几个钱了,但克里姆特仍与父母和姐姐、妹妹们住在一起。
1892 年 7 月,克里姆特的父亲老恩斯特·克里姆特去世了。
到了 12 月 9 日,弟弟恩斯特因心包炎也去世了,年仅 28 岁。
悲痛之余,作为家中长子的克里姆特,此时要抚养母亲、姐姐和妹妹们;
还有弟弟恩斯特的遗孀海伦娜,以及他们的女儿小海伦。

她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城市和乡村都有自己的房子,克里姆特成了她家的常客。

艾米丽·芙洛格是维也纳波希米亚和 Fin de siècle 圈子的一员(注:Fin de siècle尤指具有 19 世纪末期特征的文化、艺术、思想等),和姐姐一起经营着一家高级时装沙龙,人们称她们为“芙洛格姐妹”。

艾米丽对时尚有一种更反叛的品味,当时传统社会无法理解。


克里姆特经常来到她父母家里做客,并和艾米丽一家在阿特湖度过夏天(注:阿特湖位于奥地利西北部,靠近萨尔茨堡)。

芙洛格沙龙成为维也纳社会的主要时尚场所。凭借约瑟夫·霍夫曼和科洛曼·莫瑟设计的维也纳工坊风格的内饰,迅速成为一家成功的活动组织,拥有致力于各种形式现代化的富有成员。这些妇女中的许多人,如索尼娅·克尼普斯、赫敏·加利亚和尤金妮娅·普里马维西,也同时是克里姆特的赞助人。

这段友谊将温暖他的余生,让他走出童年的阴郁,并为他最著名的一幅肖像画奠定了基础。



往后 5 年中,克里姆特似乎在尝试不同风格的绘画,借此寻找自我风格。

维也纳分离派成员
左三:克里姆特
在 35 岁那年,克里姆特聚集了一群艺术家,并在往后 8 年中领导这个称为“维也纳分离主义”的团体,
目的是为艺术注入活力,与陈旧的艺术脱离,使重视本质的现代绘画与高贵而保守的传统绘画地位相等。

克里姆特作品《帕拉斯的雅典娜女神》
分离主义的象征符号是由克里姆特于 1898 年画的《帕拉斯的雅典娜女神》。
在这幅画中,他第一次使用了金色,此后,这就成了他的画中常出现的颜色。

《帕拉斯的雅典娜女神》局部
蛇发女妖的头放在雅典娜的胸前,伸出的舌头象征分离主义的批判意识。
雅典娜是他作品中所出现的第一个带来不幸的女性角色,她的自信经常会强迫男人屈服于她的意志。

克里姆特作品《朱迪斯和霍洛芬斯》
对女性霸权的恐惧,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艺术家最喜爱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克里姆特的肖像画主要创作题材之一。

克里姆特作品《亚当与夏娃》
他的肖像画,所画的人物是谁并不重要,他很喜欢画的题材是夏娃的诱惑以及被她摧毁的男人。

克里姆特笔下的女性总是非常沉默,带点骄傲与堕落的意味,她们习惯于浮华的生活,却又总是渴望解放。

克里姆特很少在他的画中描绘男人,就算有也只是当做背景,画面还是由女性主控。

克里姆特作品《达娜厄》

克里姆特作品《金鱼》
为了了解女人,他会描绘不同的姿势,而且不止一次被指控与女性的关系很淫乱。

维也纳的年轻女性崇拜克里姆特,并放纵自己于他的异想世界中。

克里姆特作品《Wasserschlangen II》
他的工作室中每天总有两三个模特儿,她们都准备好让每个人欣赏她们的身体。


克里姆特未完成的作品《新娘》
他画了一位没有穿衣服的裸体女性,然后用华丽的戏服来遮掩她的躯体。

克里姆特作品《Girl With Blue Veil》


在 1898 年至 1908 年的十年间,克里姆特的个人风格达到了完全成熟。
在这些年里,他创作了几件最著名的作品,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他的“黄金时期”。

克里姆特作品《阿黛尔1号》
这些画作包括《罂粟田》、《吻》、《帕拉斯·雅典娜》、《朱迪斯 1 号》和《阿黛尔 1 号》等肖像画。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左右,克里姆特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他位于维也纳海特辛的工作室和花园里,以及他和艾米丽在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的芙洛格家族的乡间别墅。

虽然他们之间毫无疑问有一种浪漫的联系,但人们普遍认为,两人从未屈服于肉体的欲望。



然而,他们的亲密关系并没有缓和克里姆特对使用书面语言的厌恶。
在给艾米丽的一封信中,他非常沮丧,干脆写了一句:“去他妈的文字!”
克里姆特在讨论他访问过的地方时,同样简洁而不谦虚。
在一次意大利之行中,他只能向艾米丽汇报:“拉文纳有很多可悲的地方——马赛克非常精彩。”




在这些夏天,克里姆特创作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户外风景画,通常是从划艇或开阔地的有利位置来描绘的。

克里姆特作品《日本舞女》
克里姆特的个人生活竭力保持谨慎,因此在评论家和历史学家那里,他们便开始从他笔下的众多女性肖像来寻求答案。

在许多情况下,关于克里姆特与某些女性的关系还没有达成共识,尽管许多报道都对克里姆特的亲密关系信誓旦旦。

克里姆特作品《希望2号》
虽然克里姆特在最后几年没有改变他的主题,但他的绘画风格确实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开始使用微妙的混合颜色,如淡紫色,粉红色,深橙色和黄色。



克里姆特在这段时间里还创作了数量惊人的绘画和研究,其中大部分是女性裸体,有些是如此的性感以至于到今天为止很少有人展出。

与此同时,克里姆特后来的许多肖像画都受到了赞誉,因为他更加注重人物性格和对相似性的新关注。
这些特征在《阿黛尔 2 号》和《女性朋友》中清晰可见。

克里姆特作品《女性朋友》

《女性朋友》局部
在《女性朋友》中,克里姆特表现的是一对女同性恋爱人,一位女子赤裸着,另一位女子则穿着衣服——在花鸟图案的背景之下。
一对恋人站在一片位于悬崖边缘的花海中,男子穿着一袭金光闪闪的华服,强有力的双手捧着女子的脸庞,并向前倾,亲吻着她。

克里姆特作品《吻》
维也纳是 19 世纪末期研究性爱和性意识的中心,除了弗洛伊德,还有其他学者。
克里姆特身边总是围绕着一些年轻的女子,随时待命。一旦发现一个挑动他美感的神经,便会马上示意她们保持不动。”
克里姆特把这些女孩找来,指挥他们 Zi-Wei 或做别的事情。



在创作《吻》的 5 年前,克里姆特画了这幅画,艾米丽·芙洛格的全身肖像。

28 岁的艾米丽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华丽的织物覆盖着装饰性的螺旋形、金色的正方形和圆点,与紧身衣的几何图案交融。

克里姆特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
但是在另一幅《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呈现了女人生产到色弛爱衰的阶段。
克里姆特同时构思了这两幅画,他借着《吻》提醒我们人类爱情的脆弱。
当你仔细看《吻》,你会发现,画中在亲吻的却只有那个男人。

几乎像是在拒绝这名男子的关爱,并不像男子那样投入。





克里姆特作品《达娜厄》
而克里姆特其他画作中的女人都是朱唇微启,仿佛是某种承诺。

克里姆特作品《吻》

艾米丽·弗洛格

艾米丽·弗洛格
他们彼此欣赏,彼此相爱,但却从来不是爱人,也没有肌肤之亲。
如果男女之间的情感,还有比爱情更美的,或许就是这种“灵魂伴侣”了。
1918 年 1 月 11 日,克里姆特发生脑溢血的意外。他一边的身体因而瘫痪。随后,他又患上了感冒并发症。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862-1918
同年 2 月 6 日,克里姆特离开了人世,享年 56 岁。
艾米丽继承了克里姆特一半的财产,另一半归克里姆特家人所有。
克里姆特死后,芙洛格沙龙继续经营着,直到 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沙龙被迫关闭。

1952 年 5 月 26 日,艾米丽在维也纳去世,享年 77 岁。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