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时,建议您点开音乐,边听边看感受更佳。
CHAPTER 01
蒙马特王子
阿梅代奥·莫迪利阿尼出生于 1884 年,父母是犹太名门望族之后,母亲深富教养,父亲经商失败,在他诞生的同一年宣布破产,不过他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莫迪利阿尼
1884-1920
莫迪利阿尼从小深受母亲宠爱,但是因为 11 岁时患了肋膜炎,14 岁时又得了伤寒,从此便放弃了学业,进入意大利的艺术班学习。
莫迪利阿尼作品
22 岁时,他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艺术之都。
由于自带意大利人豁达奔放、又天然呆萌的性格特质,他并迅速融入了巴黎的生活。
他的风流潇洒和高雅的贵族风度,不仅让无数女子神魂颠倒,也深得艺术家朋友们的喜爱,人们称他为“蒙马特王子”。
CHAPTER 02
迷失巴黎
可随后不久,他却迷失在了这座梦幻之城。
莫迪利阿尼住在蒙马特柯蓝克尔街,受到颓废艺术家放荡生活的诱惑,他开始酗酒、吸毒。
因为兜里没钱,他不得不加快作画,去偿还酒债。

在古柯碱和酒精的亢奋效力下,他会情不自禁高声朗读但丁的《神曲》,甚至和女孩子裸体在广场上跳舞,表演斗牛。
莫迪利阿尼作品《犹太女人》
莫迪利阿尼深受塞尚影响,也曾激发他往雕塑方向发展,他也创作了一些作品,不过却因为追求完美,又亲手毁了这段时期的大部分作品。
毕加索(中)和莫迪利阿尼(左)
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莫迪”这号人物。
“莫迪”(Modi)是他名字的缩写,念起来很像法语的“混帐”(maudit)。他自己倒很欣赏这个巧合,似乎注定要扮演一个“混帐画家”。
至于他的风流韵事,大都不超过 5 个礼拜的保鲜期。
直到这个女人出现。
CHAPTER 03
安娜
1910 年 5 月,莫迪与俄国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相识,那时的安娜刚刚结婚。
两人一见如故,相逢恨晚。
莫迪利阿尼笔下的安娜
安娜回国后依然与莫迪通信不断,直到 1911 年 5 月,安娜的婚姻分崩离析,她独自回到巴黎,与莫迪再续前缘。
她是莫迪艺术理想的完美化身,莫迪为她画了数十幅画像,但那时已经沉迷在雕塑中的莫迪(还是因为两人常常到卢浮宫去看非洲艺术的影响),只描绘了数张纸上作品。
莫迪利阿尼笔下的安娜
十月革命爆发后,安娜还是回到了俄国,成了作家协会中炙手可热的明星。
他们的爱情在最炽烈的时刻终结,对两人来说都是幸运的。
而不幸的是,两人生前的命运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一个英年早逝;
一个在斯大林的统治下丧夫丧子,艰难地怀着恨意活到 1966 年去世。
CHAPTER 04
贝阿特里奇
莫迪利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
《侧卧的裸女》深具感染力,莫迪采用全暴露式的情欲画法,包含鲜艳的红唇,清晰的轮廓中,亮得超乎自然,却又柔软、性感的肌肤,这是他用极具写实的手法,绘画出完全的裸体。虽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所流传下来的几乎都是肖像画和裸体画,可是他所塑造出来的风格,却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没有人能效仿。
1914 年,欧洲卷进了战火,莫迪也同时爱上了英国女诗人贝阿特里奇·黑斯廷斯。
狂野情人 贝阿特里奇·黑斯廷斯
(照片看起来很文静呀)
女诗人有着亚马逊女子般的敏感和狂野,这深深吸引着莫迪利阿尼。
从此,他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绘画上,并对这种原始的力量充满了兴趣,他将以往所看过、所读过的希腊和埃及的、原始非洲的、立体主义的、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通通融合在一起,透过他所惯用柔和而素雅的色彩,极具技巧性地表现出来。
莫迪利阿尼笔下的贝阿特里奇
聪明热情的贝阿特里奇爱上了他英俊的外表和不羁的内心,在她看来,莫迪利阿尼是一匹“脱缰的骏马”,她誓要征服这匹良驹。
他们一起辩论,一起喝酒,一起吸毒。
但他们的爱情是浪漫的,也是嗜血的、暴力的,正如两头猛虎生活在一起,从他们相遇的这一天开始,便已危机四伏!
莫迪利阿尼作品
如果你听到“救命啊!他要杀我”的尖叫声,你不必讶异,他们常常因为意见不合而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莫迪利阿尼作品《长发女孩》
在一阵阵的血雨腥风之后,莫迪利阿尼会突然变得很平静,然后笑得像个孩子,唱起意大利歌来。
莫迪利阿尼作品《坐着的裸女》
他们相爱相杀,按照这个节奏相处了一段时间。
最后,女诗人心累了,觉得她的王子不够成熟,于是结束了这段恋情。
CHAPTER 05
灵魂缪斯
独立不羁、狂野好斗的前女友贝阿特里奇让莫迪筋疲力竭。
此后,他便只倾心于更温和、顺从的女性。
1917 年 4 月,19 岁的艺术学生珍妮·赫布特尼,闯进了莫迪利阿尼的世界。
珍妮出生于巴黎一户天主教家庭,是一位优雅、羞涩、纤弱而安静的女子。
当她出现时,你会觉得是古希腊青春女神赫比站在你面前;
在你抬眼看她时,你会惊叹她竟然长了一双古罗马智慧女神密涅瓦的充满灵气的眸子。
珍妮·赫布特尼
1898-1920
外形柔美、甜蜜温顺的珍妮,与那位充满野性的前女友有着天壤之别。
莫迪觉得她简直就是人间的维纳斯。
莫迪里阿尼笔下的珍妮
情窦初开的珍妮,不仅为爱放弃了学业,还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跟着莫迪一起私奔,过起了幸福和谐的同居生活。
莫迪里阿尼笔下的珍妮
尽管他们之间经常有吵吵闹闹、意见不合的时候,但与那位野性的前女友不同的是,珍妮凡事都听从莫迪的话,从没有想过要去“驯服”他。也不敢管他,任他喝酒、吸毒、再拼命作画。
莫迪里阿尼笔下的珍妮
珍妮经常得在深夜外出找他,有时候会在喷泉旁发现刚刚呕吐完倒地的莫迪,这个瘦弱的女孩便把他扶起来,背着他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回家。
莫迪利阿尼笔下的珍妮
有时候酒过三巡,失去理智的莫迪,竟然抓起珍妮的臂膀,拖着她走;有时还会抓着珍妮的长辫子撞向栏杆,发泄着满心的愤怒。
珍妮有时会躲在房间偷偷哭泣。
她放弃了学业,背叛了家人,义无反顾地为这个男人放弃了一切,甚至自尊。

莫迪利阿尼笔下的珍妮
酒醒后的莫迪,看到爱人在哭泣,心都碎了。
他抓住珍妮的手,“宝贝,我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喝酒,再也不吸毒了,我会全心全意创作,画出感动世人的作品。”
珍妮伸手抚摸着莫迪憔悴的脸,莫迪为她擦干眼泪。
珍妮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紧紧地抱住莫迪。
他们在昏黄的灯光下拥吻,缠绵,进入彼此的身体。
但是,没过多久,莫迪又将他的承诺忘记得一干二净,又去喝酒、吸毒了。
珍妮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对于珍妮来说,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她已别无所求。
她只会疯狂地嫉妒莫迪画笔下的每个女人。
珍妮的自画像
(珍妮也是一位画家)
珍妮面对这份混合着幸福和暴力的爱,内心无怨无悔。
不过,物极必反,当事情走向极坏的一面时,也许还有极好的一面?
他们在一起的岁月里,珍妮成为莫迪晦暗生命中的最后一抹阳光。
莫迪利阿尼笔下的珍妮
她是莫迪的灵感源泉和绘画的主题,也使莫迪进入艺术的另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期,莫迪至少画过 25 幅珍妮的肖像。
莫迪利阿尼笔下的珍妮
1918 年秋,两人搬往蔚蓝海岸气候温暖的尼斯,期待能向在当地过冬的艺术鉴赏家们卖出画作,提高莫迪的声望。
11 月 29 日,他们的大女儿在尼斯出生。
1919 年春天,他们返回巴黎,珍妮再度怀孕。
然而,不幸的是,莫迪此时被诊断出患上结核性脑膜炎。
伴随着因药物滥用而起的并发症,摧残着他所剩无几的精力。
他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
CHAPTER 06
生死相随
1920 年 1 月 24 日,寒冬刺骨,这位穷困的 35 岁画家,高烧昏倒,喃喃呓语。
当他的朋友来看他时,珍妮静静地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无声的抽泣。
到了晚上 8 点多,莫迪突然开口说话了,朋友都在床边静静地望着他。
“这是我妻子珍妮,我走后,希望你们能代我照顾她。”
话音刚落,莫迪便停止了呼吸。
莫迪利阿尼
莫迪死后,兹博罗夫斯基夫妇(莫迪的赞助人)照顾着珍妮,为了不让她一个人呆着,他们和朋友保莱塔·约尔丹一起,在塞纳街的一家小旅馆里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他们陪珍妮去了医院,她独自靠近莫迪的尸体,久久地凝望着亡夫。

她无法将眼睛挪开,也没有转过身来,只是慢慢退到朋友们急急忙忙为她开门的门口。
他们从医院去了兹博罗夫斯基的家,但珍妮的父亲坚持要她带回家。
回到家,她没有哭也没有说话。
当夜幕降临,所有家人都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深爱着珍妮的哥哥安德烈当晚几次来到她的卧室,总是看到妹妹呆呆地站在窗前。
黎明时分,安德烈打起了瞌睡,但被隔壁开着的窗户的响声吵醒。
等他冲过去时,为时已晚。
妹妹早已经从五楼一跃而下。
而她肚子里还怀着 8 个月的身孕。

安德烈害怕母亲看到珍妮惨不忍睹的尸体,也害怕一个工人在早上 4 点发现他在自家后院把尸体带到他们家门口。
他把珍妮和莫迪的住址交给工人,让他们把尸体运到那里。并告诉母亲,珍妮摔了一跤。
工人照他的吩咐去做,将尸体搬上手推车。
但莫迪的房东拒绝接受尸体,理由是“房客莫迪利阿尼已不住在那里。”
最后,工人去了警察局,随后告诉房东这是带着警察的命令。
尸体留在那里,被遗弃了一上午。
没有人知道尸体被埋葬前在工作室里呆了多长时间。
莫迪利阿尼生前的两个朋友随后赶来守夜。
他们整夜都在照顾尸体,以防老鼠出现。
珍妮·赫布特尼
莫迪利阿尼的葬礼将当时最杰出的法国艺术家聚集在一起。
而珍妮的葬礼则相反,家人和少数几个朋友在城外偏远的墓地 Bagneux 为她举行了一次简单而安静的葬礼。
直到 10 年后,珍妮的家人才允许将珍妮的遗体与莫迪的遗体一起转移到拉雪兹神父公墓。
莫迪和珍妮合葬于此
死后 10 年,莫迪和珍妮终于可以在此一起长眠。
此文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