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时,建议您点开音乐,边听边看感受更佳。
一位女子正在欣赏马列维奇的《黑方块》
1879 年 2 月 26 日,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出生在乌克兰基辅附近,父母都是波兰裔。
经过漫长的求职,父亲终于在一家糖厂和铁路建设部门找到了工作。
由于家境贫寒,年少的马列维奇,作为童工,也在这里和父亲一起工作。
当马列维奇告诉母亲自己想成为一位艺术家时,母亲含着泪告诉他,
尽管没得到家人的支持,马列维奇还是在 12 岁时就拿起了画笔。
怀揣着艺术之梦,从 1895 年(17 岁)基辅艺术学校开始,马列维奇辗转了多所学校。
1904 年,马列维奇前往莫斯科,就读于斯特罗加诺夫艺术学院,在伊万·雷贝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
在那里,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和康斯坦丁·柯罗文等艺术家向他传授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技巧。
马列维奇作品《Repos. Société avec des chapeaux hauts de forme》
马列维奇这时的作品带着鲜明的后印象派风格,而象征主义和新艺术运动也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他们是大卫·布尔柳克、米哈伊尔·拉里奥诺夫,以及大名鼎鼎的瓦西里·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作品《构图7号》
康定斯基“画布上的乐章”让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欲罢不能。
1910 年,拉里奥诺夫邀请马列维奇参加他的名为“钻石杰克”的展览。
这个团体聚焦于原始主义、立体派和未来主义的艺术思潮。
在与拉里诺夫争吵之后,马列维奇在圣彼得堡的未来派艺术家协会中担任领导角色,该协会还被称为“青年联盟”。
马列维奇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集中在乡土农民的生活场景上。
从 1912 年到 1913 年,马列维奇大多采用立体未来主义风格,将综合立体主义和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基本元素相结合,对空间中的人物进行了动态的几何解构。
在《雨后乡间之晨》中,由圆筒形组成了雕塑式农民形象,行走在一种机械式的风景中。旁边是房子、树木,以及不同明度的红、白和蓝色拼接的地面。
1913 年,马列维奇参加了那时最重要的艺术合作之一,为歌剧《征服太阳》创作了布景设计。
马列维奇创造出一套立体未来主义风格的豪华之作,包括五彩斑斓、像机器人一样的紧身衣裤和几何图形装饰的背景幕布。
马列维奇为歌剧《征服太阳》设计的服装
马列维奇为歌剧《征服太阳》设计的服装
这些元素浮华艳丽,与未来主义相称,不过把它放到整部歌剧的背景里看也并不格外激进。
但在歌剧接近尾声时,马列维奇在上面画了一个黑色正方形。
马列维奇为歌剧《征服太阳》设计的服装
马列维奇为歌剧《征服太阳》设计的服装
他的本意是将其作为整个舞台布景的一部分而非一幅艺术作品,但事实结果并非如此。
1915 年,马列维奇发表了《从立体主义到至上主义的宣言》,彻底摒弃了绘画中的具象元素,转向纯粹的抽象,奠定了至上主义的基础。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列宁与斯大林
1918 年,他加入了人民启蒙委员会,成为其美术部(IZO)的雇员。
新的机构负责管理博物馆和监督新苏维埃共和国的艺术教育。
马列维奇还在莫斯科的自由艺术工作室(SVOMAS)任教,教导他的学生放弃资产阶级的表现美学,转而投身于激进抽象的世界。
同年,马列维奇为苏联诗人、剧作家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的社会主义戏剧《米斯特里娅·布法》的演出设计了装饰。
马列维奇作品《Suprematism – Abstract Composition》
马列维奇作品《Supremus no. 55》
1919 年,马列维奇完成了他的新书《新艺术体系》的手稿。
马列维奇作品
马列维奇作品
在这本书里,他试图将至上主义的理论原则应用于新的国家秩序,鼓励将前卫艺术用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1920 年代初,苏联的政治氛围对从事抽象艺术的艺术家来说,一天比一天艰难。
马列维奇在坚持对抽象艺术的探求之外,不得不以教学谋生。
夏加尔与妻子贝拉
他被邀请前往维切布斯克,加入由夏加尔主导的当地艺术学校。
马列维奇到达维切布斯克后不久,夏加尔便离开维切布斯克去了巴黎。
马列维奇作品
马列维奇作品
马列维奇作品《House under construction》
在那里,他把学生们组织成一个小组,名字是 UNOVIS,意为“新艺术的代言人”。
这个团体是一个集体,作品不签个人名字,只有团体的名字。
马列维奇作品
马列维奇作品
马列维奇作品《Suprematista costruzione di colori》
学校在 1922 年迁往彼得格勒后,他们还设计了宣传海报、纺织图案、瓷器、路标和街道装饰,让人想起了德国的包豪斯学校。
马列维奇继续在一系列乌托邦城镇的建筑模型中发展他的至上主义思想。
这些模型由长方体和立方体组成,以增强其形式品质和审美潜力。
在那里,它们引起了当地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
马列维奇匆匆离开俄罗斯后,在德国留下了一些建筑模型,以及理论文本、素描和油画。
然而,在苏维埃俄国,一种不同的文化准则正开始推行。
列宁与十月革命 油画
(资料图,非马列维奇作品)
1920 年代欣欣向荣的抽象艺术,因国家赞助的社会现实主义的出现而广受压制。
尽管受到诸多限制,马列维奇却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下创作了他的伟大杰作《黑十字》、《黑色正方形》、《黑色圆》。
马列维奇作品《黑十字》
这是他在 1923 年构思参加第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
“这个方块是一种感觉,白色背景不具任何意义,但却也是一种感觉。”
一位女子正在欣赏马列维奇的《黑方块》
马列维奇画了 30 幅类似的画作,他称这种新形态非客观艺术为“至上主义”,来自波兰文“Supremacia”,即“优势”或“统治”。
马列维奇作品《红色正方形》
当主题不再,颜色成为主角时,只有“纯粹感觉优势”依然存在。
马列维奇作品《白上白》
绘画之外,马列维奇便埋头于艺术教育、理论和组织的活动。
1923 年,马列维奇在圣彼得堡成为俄国艺术文化学院理论系主任。
马列维奇作品《Black and White. Suprematist Composition》
1932 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前彼得堡和圣彼得堡)举办了一个由国家批准的大型展览,暨纪念十月革命 15 周年。
马列维奇在展览室
马列维奇也包括在内,但他的作品注定会在这种充满敌意的保守社会文化环境中黯然失色。
他又回到了农民和风俗场景的古老主题,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朋友和家人的肖像画。
马列维奇作品《戴黄帽子的女人》
画中人物高瞻远瞩的孤傲神情,被认为是他将崇尚个人自由的全部创作成果献给历史的果敢宣言。
生活条件一直不太好的马列维奇,从 1933 年起就感到身体不适。
在最后的日子,马列维奇希望到国外就医的想法也没能实现。
1935 年 5 月 15 日,马列维奇在列宁格勒的家中去世。
马列维奇被安葬在自己设计的棺材里,棺材上盖着他的黑方块。
死后,他的作品孤寂地躺在苏联博物馆的地下室,多年来无人问津;
直到 1988 年,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才被搬出来并向公众展出。
在那之前,人们只能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欣赏到少数几幅马列维奇的作品。
那是纽约 MoMA 的第一任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从纳粹德国,冒着枪林弹雨偷运到美国的。
1935 年,33 岁巴尔将马列维奇的画作拆下画框,卷起来,藏在雨伞中,惊险地躲过了搜查。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