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8岁就死了的艺术家,被指控“勾引未成年少女”并因此被捕
1918 年,这位艺术史上的伟大天才,已经度过了短暂而悲惨的一生。这年,他才 28 岁。
提起他的名字,有些人或许会想到一个诗人 ,不过他可并不是一个好好先生,他曾被指控“勾引未成年少女”并因此被捕。又因为作品被裁决为色情艺术,而在监狱里蹲过24天。
1890 年,在克里姆特 28 岁那年,席勒出生了。这位 20 世纪初期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其作品以扭曲的形式为特征,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在其短暂但多产的生命中,他创造了超过 3000 幅油画和素描作品,大部分是以纸上水粉或水彩形式进行的男性和女性裸体研究,包括大约 100 幅自画像,这些例证表明了 20 世纪早期表现主义画家对人类情绪状态的强烈兴趣。在十几岁的时候,席勒目睹了他的父亲因感染梅毒而遭受的痛苦,在他15岁的时候,父亲最终去世。这一经历对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此以后一直将性与身体、情感上的痛苦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父亲死后,席勒的叔叔成了他的监护人,然而,在父亲去世一年后(即 1906 年),他不顾叔叔的反对,毅然去报考了维也纳艺术学院,并成功被录取。在那里,他开始接受正式的艺术教育。在这期间,他主要得到了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鼓励(美术史上通常把席勒视为克里姆特的学生)。克里姆特邀请席勒将他的作品和自己以及梵高、蒙克等人的作品一起展出。梵高与蒙克作品中丰沛的情感给席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席勒的作品偏爱描绘消瘦的身体和饱受折磨的心理状态,在这一点上,他可说是远远超过了梵高、蒙克以及他的同时代人。
1907 年席勒与克里姆特认识的时候,克里姆特 45 岁,并且正处在他职业的黄金时段(当时他是维也纳先锋派艺术家的领军人物)。这两位艺术家的余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然而,他们之间显然也有着强烈的冲突,并暗自较劲。席勒虽然说是受了克里姆特的影响,但依据后来他所发展的风格,这位后起之秀大部分是和这位年长的老前辈唱对台戏的。
席勒在 1909 年的《自画像一》里,保持了一些克里姆特新艺术运动的帷幔图案,但是,他那认真的描绘,和那个眯起眼睛凝视的瘦骨嶙峋的人物,却不同于克里姆特肖像中那些最直接、最少修饰的人物。克里姆特第二年画的《戴黑羽毛帽的女人》,清楚地显示出这位年长的艺术家,把线条风格与优美的印象主义色彩结合起来的能力。
这幅肖像轮廓鲜明、富有知觉形,但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它那雅致的装饰性的流动线条。线条沿着毛皮的围巾和姿势优美的手臂向上,一直到那被浓密的红发罩住的精美的面庞,蓝黑色的羽毛帽,轻轻地悬浮在她的头发上。尽管席勒的自画像和克里姆特画的肖像有许多相似的要素,但席勒的自画像没有什么优美的地方。他这幅自画像里的人物,面临一种严厉、愤怒的现实——一种内在的紧张冲突。
《扮鬼脸的裸体自画像》创作于 1910 年,是席勒成熟时期作品的典型代表。他站在工作室的大镜子前,凝视着镜中的自己。这幅画中没有背景,画纸的边缘切断了他的腿和右肘。在他的自画像中,席勒经常将他自己描绘为截断四肢的样子,并且总是营养不良,观众似乎可以通过透明的皮肤看到他的肌肉。在这里,他的姿势笨拙、扭曲并且十分痛苦,他细长的手指似乎毫无用处,无法拿起任何东西。很难想想席勒笔下的裸体男性形象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这是一个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长期遭受痛苦的人。(在另外几幅作品中,他将自己描绘为被箭刺穿的圣塞巴斯蒂安。)
1911 年,席勒画了一幅题为《自我预言者2》(《死与人》)的画。画面中心的那个人(很可能是自画像)呈正面观,僵硬地坐在那儿,眼睛凝视着管着。他的脸是一个可怕的、血淋淋的面具,显示出了极度恐惧的神色,死神在他的身后徘徊,一个幽灵般的鬼怪将这个人搂住,几乎是在与他拥抱。那些凹凸不平的笔触把颜料堆积在人物的身上,人物即从背景的赭色、红色和绿色的调子中显现出来,这种调子是刺眼的、不和谐的。
席勒与克里姆特都画肖像、风景、人物及象征的构图,因此,它们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也就几乎扩大到他们所尝试的每一个主题上。除了自画像之外,席勒的肖像画也保持了同样强烈的特征。他之所以获得这些特征,乃是由于粗糙而破碎的线条,衬托了表面起伏不平的不和谐色场,这种色场,把人物和抽象的环境结合为一个整体(《画家帕里斯·冯·古斯特罗》,1918)。克里姆特是一位超群出众的素描能手,特别善于用爱恋的线条描绘女性裸体,他的线条,表现出种种色情的暗示。另一方面,席勒描绘女性裸体的能力,甚至超过了克里姆特,他经常把色情的吸引力和厌恶感结合起来。
同样在 1911 年,21 岁的席勒恋爱了,他与 17 岁的女孩维拉妮·威利·诺依齐相识并同居。
Cardinal and Nun (Caress)(局部)
Cardinal and Nun (Caress)
席勒的许多画作都可以看到来自老师克里姆特的影响,对比一下,便能发现席勒这幅《Cardinal and Nun (Caress)》与克里姆特的那副著名的《吻》有许多相似之处。
诺依齐既是席勒的模特,同时也是他的情人。他们从维也纳搬去了席勒母亲的家乡捷克克鲁姆洛夫小城,但并没能待多久,原因是当地人无法容忍席勒雇佣了一些十几岁的未成年少女担任模特。
于是他们迁往维也纳西边的小镇纽伦巴赫,然而却再一次被赶走。更糟糕的是,愤怒的当地居民直接把警察带到了他工作室—— 1912 年春天,席勒因“勾引未成年少女”而被逮捕。不过这项指控罪名后来并没有成立。然而,席勒却因为其作品被裁决为色情艺术。而在监狱里蹲过24天。
又过了两年,席勒抛弃了他的缪斯诺依齐,因为他勾搭上了住在工作室对面的汉斯姐妹——到了 1914 年,席勒跟姐姐伊迪斯·汉斯结婚。
新婚燕尔,本该是人生喜事,然而就在席勒结婚四天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席勒就被陆军征召,先在布拉格服役,他担任监狱的守卫,而并没有上前线打仗。到 1917 年时,席勒回到了维也纳,并创作出大量风格成熟的画作,甚至受邀参加了 1918 年维也纳分离派的展览,展出了足足50件作品。
然而,就在同一年的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席勒去世了,死因是西班牙流感。在他去世的3天前,怀有 6 个月身孕的伊迪丝去世;而在此前的 2 月 6 日,席勒的精神导师克里姆特去世,死因同样是西班牙流感。
和克里姆特一样,席勒喜欢刻画女人体,其中许多——毫不意外地,是充满情色意味的裸体。
“去限制艺术家是一种犯罪。那是扼杀萌芽生命之举。”——埃贡·席勒
Edith with Striped Dress, Sitting——席勒的妻子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Sister-in-Law, Adele Harms, 1917
上面这两张都是席勒夫人的妹妹——也就是他当年一起勾搭上的姐妹里的妹妹。
竖长的人物造型,多彩而呈几何造型的衣服,仍是来自克里姆特的影响。
Schwarzhaariger Mädchenakt,1910
未成年的骨感少女,画家对性征明显的部位做了额外的着色。
Black Haired Girl with Lifted Skirt
一个模特愿意以什么样的姿势呈现在画家面前,或许暗示了她对画家的开放程度和信任感。
Crouching Woman with Green Headscarf
看上去似乎是席勒的自画像。这种瘦骨嶙峋的身体造型处理法,既表现出他对线条的控制能力,也的确具有“表现主义”的天生魅力——更容易引起观者的情绪反应;而他对线条的应用,对形体的塑造,时至今日仍在影响着很多学画的人。
席勒画了大量拥抱姿势的双人肖像,这也许透露出他对安全感的渴望。
Mourning Woman, 悲痛的女人,留意她的眼睛。
Schiele’s Wife with Her Little Nephew
Levitation (The Blind II). “漂浮”
Dead Mother I,死去的母亲,一张令人悲伤且心悸的画。
可以说,席勒嶙峋扭曲的树,是西方式的“骨法用笔”。
这些风景,素描的笔法,变化又协调的用色,别有趣味的透视,以及耐人寻味的笔触,都需要看大图才能更好地欣赏,所以,记得去后台提取。
Art is primordially eternal.”
此文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日签到
联系QQ

夜间模式
返回顶部
');
})();
请先
!